•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_国产chinese实践打屁股3_av―极品视觉盛宴正在播放

    樊荣强

    樊荣强

    发表于 2017-04-20 01:10:20
    1375 字 · 1848 阅 · 0 评 · 0 赞

    timg (4)

    文/樊荣强

    《道德经》第21章原文:孔德之容惟道是从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其中有精。其精甚真。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以阅众甫。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!以此。

    这一章,我觉得相对其它章节,有一些难懂。主要还是因为文言文的缘故,再加上文字抽象且有些简略。

    不过,再难懂,只要结合老子的整体思想,以及文章的语境,我们还是可以理解到一些的。对于本章的意思,我的理解如下:

    正确而高尚的行为之准则与表现,必然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。这个规律与具体的万物比较而言,总是让人觉得恍恍惚惚的,不是那么容易感知与认识。但是,虽然它是恍恍惚惚的,我们也感觉到它有某种形象,也是某种实实在在的存在。虽然它是深远暗昧的存在,我们也感觉到它有生命的灵气,而且这种灵气是特别真实的存在,也是可以相信的。从古至今,人们都在不断给“道”命名,并依据它来考察研究万物的起源。我是怎么知道万物起源的状况的呢?是从研究认识道(即规律)开始的。

    老子在这一章里,首次用到了“德”字。“德”的本意为顺应自然、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(道)去做人与做事。老子所写本书名为《道德经》,“道德”二字的含义,与今天我们所用“道德”二字的含义有所区别。

    今天我们所谓“道德”,是一个纯粹伦理学概念,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,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。道德往往以善为标准,代表着社会主流的、正面的价值取向,其社会功能是判断人的行为正当与否。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、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,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。

    但是,“道德”二字在老子这里,含义更加广泛。简单来说,我们今天所谓“道德”,只是老子所谓“德”,而不包括老子所谓“道”。我姑且把老子所谓“道德”拆开,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对应如下:

    道——物的运行规律

    德——人的行为准则

    “孔德之容惟道是从”这句话,有些解老的文章,称为:大德的形态,由道所决定。或者:天人合一的通道可以容纳万众的意识, 只有符合大道才能被认从。

    诸如此类的解释,并不能让人信服。

    我认为,所谓“孔德”,就是正确而高尚的行为。所谓“容”,就是成文的准则、具体的行为表现。因此,“孔德之容”是指这种正确而高尚的行为之准则与表现。

    老子在此指出了德的来源与依据:惟道是从。也就是说,人的行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,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。做到了这一点,人的行为才称得上“合于道”、“合于德”。

    前面说过,老子的这一章论述比较抽象,不便于理解。我不妨来梳理一下逻辑:

    1、人的行为准则来源于道。

    2、道与具体的万物比较,人觉得它很抽象(惟恍惟惚)。

    3、道虽抽象,但还是可以认识。因为:道在万物之中,可以感知某种形象和某种存在。

    4、这种存在就是生命的灵气,而且是真实可信的。

    5、自古以来人们都想给它命名,并用它来考察研究万物的起源。

    6、我就是这样来研究万物的起源的。

    7、因此,我给大家关于做人做事的“德”的建议,一定是符合“道”的。

    总结以上我所讲的东西,最后我想说的是:逻辑非常重要!

    逻辑就是事物自身运行的规律,也是道的别称。

    我们研究别人的文章,一定要把作者表达的逻辑梳理出来,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,至少比较接近作者的原意。

    而从写作的角度来讲,如果你的文章逻辑混乱,也就没有符合道,而读者就容易迷糊,更不会接受你的建议。因为你的文章未能做到“惟道是从”。


   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
    敬请随意打赏
    作者介绍
    关于TA:樊荣强,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,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。口才教练、作家、营销管理顾问。当过政府秘书、电视台策划总监、电器公司企划部长、广告公司总经理、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、财经杂志首席记者、高科技集团高管。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,擅长公文、新闻、杂文、论文、文案、申论、作文等非文学写作。出版过《三的智慧》《元思维》《元写作》《20天练成脱稿讲话》《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》《魔力演讲法则》《销售与口才》《珠江三角洲批判》《顺德制造》等著作。微信13500352876
    发表评论
    写评论,请先 登录 | 注册
    最新文章
    写评论…
    码字
    首页
    我的